据上次考完《随机过程》快一个月了,这意味着我们暑期已放了近一个月的假。虽说现在是暑期,但教师进修的、夏令营的、交流访问的使得校园和往日一样热闹。考完试后投了几份实习简历,去新浪面试转了半圈,当时进去看到一大片的软件攻城狮深深地震撼了一把。在新浪面试没表现好,一是自己缺乏这种实战的面试经验;二是在去之前我已经决定去另一个地方实习了,所以思想上也没有足够的重视。事实证明,没有准备好就去行动多半是会失败的。
如今在统计中心这个奇葩的单位实习也半个月了,说它奇葩是因为全国像这样专门成立的统计中心目前还只有这一家。其实暑期来这实习也是我今年计划的一部分,为了能来我还特意学了一些相关的知识,比如SAS,因为我知道他们平时就是用SAS处理数据。既然来了,也就感受到了现实与理想中的差别。原本我想统计中心是CFDA下面的一个机构,但不是,他们相当于是医疗器械厂家与SFDA的第三方。厂家把数据(基本上都是临床试验的相关数据)给他们,他们帮厂家出统计分析报表,然后送到SFDA审批。但统计中心也算半个科研机构,因为那儿的员工在做项目的同时还要求发文章。
我到了那儿之后,主管要求我现在看一些生物医学统计方面的文献,争取尽快找一个切入点,结合他们那儿的实际数据写文章。所以我现在在那儿基本上就是看看生物医学统计方面的文献,感觉和在学校看书看论文也没多大区别。他们平时用的最多是t检验、方差分析、cox回归等基本的统计知识,试验设计也主要是用对照这种很基本的方法(像这学期田老师讲了很多的析因设计几乎不涉及),这让我深深感到我们所学统计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不过这也可以理解,越是最基本的其理论越完善,实际工作者也就越放心地用。二是做应用的最看重的是解释,如果能用简单的模型或者方法解决解释实际问题,何必要用那么深奥的呢?更何况“大道至简,大美天成”啊!
这些天,看到一篇文献上说:医学科学研究中,有86%的文章都使用了统计学方法。有研究对应用了统计学分析的1371篇医学稿件发现,在统计学处理方面完全符合要求的只有26.7%。换句话说,医学稿件中统计学方法误用的情况非常多,这让我想起了吴老的一句话:与其教给学生统计能干什么,不如教给他们统计不能干什么。如今我看的一些实证研究类的文献,也发现有不少统计错误。有些按文献的做法不能重现里面的结论,这不免让人怀疑结论的正确与否,看来提倡重复性研究理念真的是刻不容缓。这些天还下载看了JASA,Biometrics杂志上的一些文献,当然像我现在的水平还是很难看懂的,像前天那篇文章看了一天才看懂了一小部分。这些杂志上的文献基本上每篇都被作者整出了那么几个定理,几乎都是证明大样本性质、渐近正态性或一致性,看起来都挺高深的。不过我想那些定理的假设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得到验证吗?我不知道。
有人说,看文献不要看多了,看多了就没有了自己的创造性。《美丽心灵》中Nash在普林斯顿当学生时就不去上课,认为那会扼杀自己的创造性,他要做出一些original work,最后他做到了。但我现在一遇到新问题就条件反射式地先去下载文献看,没查到相关资料就真的很难下手。坦白说,现在我觉得自己没什么想法,创造性也越来越差,这也是我一直犹豫读phd的原因。另一方面,我深深地感到自己所不知的何止是广袤,它简直就是无边无际!这又激起我探索未知的动力,又想继续读下去。一个统计学家说
Someone’s research work should be useful or beautiful
可我现在看的很多文献既没有觉得useful也没感到beautiful。。。
昨天一本科同学来京聚了一下,得知某某同学已经领证的事,让我着实惊讶。我这人做事向来比较快,但在这件事情上却比别人慢了好几拍。可能那两次感情创伤给我留下的阴影太大,让我现在都有点心寒。不过越来越明白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以及
不是你的就别再勉强.
不管怎么说,得抓紧。哎!一天一天,一天又是一天,青春有几年啊?毕业还是要趁早。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