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读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来这边两个月了,按上课的时间来说,这个学期已经过去一半多。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之一,香港交通便利,购物方便,食品丰富(相当多的进口物品),言论自由(学校的民主墙上直接写着反对共产党对香港的很多政策,这在内地学校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此外,我也觉得她很美,不管是现代化的摩天大楼还是郊野的自然风光,都让我流连忘返。所以能来这边读书生活我还是很开心的,事实上,这两个月确实过的不错。

我在西部重庆上过学,在首都北京也上过学,如今来到教育体制不太一样的香港,体会了两个月,确实还是有点不同。首先体现的是语言环境的不同,上课以及学校的官方活动,基本上全是英语。在生活中,比如去食堂点餐吃饭,主要听到的是粤语。在这边每天至少听到三种语言,当然,每天基本上也能看到三种肤色。即便如此,久而久之,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新奇之处。我已经读了一个硕士,这个学期选的课程有一些以前上过,所以学起来自然没有研一时那么吃力。事实上,目前对于我最大的挑战是语言问题。英语一直以来不太好,尤其是说,结结巴巴(有时候好害怕老师上课点我回答问题)。写作也是弱项,所以现在每次写作业我都要花好长时间(要是我写英语的速度有中文那么快就好了^_^)。所幸的是,听力好些,课堂上80%以上的内容能听懂,课后自己再看看,一般情况下也没有什么问题。可能是学校的要求,这边教授上课没有一边拿着课本一边教学的,像陈老师的高概和荆老师的高统,定理的证明都是现场推导(足可见他们功底之深)。回想起以前我上过的那些理论课,老师们很少能做到这样。这边专业课基本上都是小班,10几个人,20几个人,甚至几个人。这学期我就有一门课总共只有5个人选,被安排在一个大教室,而Prof Wong依然滔滔不绝地在讲台上讲。

之前在师大的时候,由于我们统计实验室和博士屋挨的比较近,所以我也知道在师大读博士基本上是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其实对于PhD来说,在这边和师大也差不多,大部分时间自己看paper,做东西,和自己老板讨论。但这边对助教的要求严一些,尤其是如果学生对你的助教工作评价很低,系里就会找你麻烦,奖学金可能就会有影响,所以每周我看高年级的PhD花在助教上的时间不少(新来的PhD第一个学期不用做助教,但是要上一些助教培训的课程,主要是教你怎样去有效地教学)。而在师大做助教,我觉得比较轻松,无非就是改改作业,答答疑,很多时候还没有学生来找你答疑,压力肯定没有在这边这么大。师大数院每周都会有讲座,至少一周有一次,志愿去听。这边也有很多讲座,也是志愿去听,但具有某种强制性,每个学生一个学期至少要听6次,期末还要交一篇听讲座方面的报告心得。

另外一个不同就是学校的管理,感觉他们办事效率很高。这也难怪,香港人力费用这么高,不提高效率成本很大。不管是开学时的注册,还是后来去系里办事,例如转学分什么的,我没有跑过两回。在这边,邮件是非常重要的交流工具,周一到周五每天至少10封新邮件,学校的各种通知,有关就业的,讲座的,其他各种活动的,和你相关没关的统统会发邮件告诉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语言中心,提供了各种语言培训活动,普通话,广东话,英语,其他小语种。而且很多是免费的,小组形式学习,有很多时间段可供选择。还有艺术中心,每个月基本上都会有一场音乐会,听过一次,还真不错,不过需要大家提前注册才能去听。有时候艺术中心会发放一些免费的香港文化中心送来的票,有关歌剧,音乐会或其他的文艺活动。当然这种免费的数量有限,先来先得。

如果在这边读本科的话,我觉得会很爽。看着本科生天天三五成群在一起搞活动,唱唱歌,跳跳舞,嗨的不亦乐乎,感觉他们的生活还是蛮滋润的。一个香港本地的朋友告诉我,他们的大学信条里有5条,拍拖,上庄,翘课等等,唯独没有读书。从这方面看他们平时习惯吃喝玩乐,以至于很多local功课不太好就不足为奇了。不过,他们交流组织的能力大部分不错,英语听说的能力也比我好很多。

开始说过在这边过的比较开心,主要是有两方面。一是老板真的很nice,这在我的意料范围之外。知道我这学期课比较多,没有给我很多压力,叫我先安心把课程学好。还有就是教导我不要总是待在学校,多去外面看看,学好粤语多了解香港的文化。二是认识当地的一些朋友,他们也都很好,教我粤语,带我去外面吃好吃的,真的很friendly。我常常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应该这样,多一些问候鼓励,多一点相互帮助,这样我们就会活的很快乐。至于媒体说的香港很危险,香港人歧视内地人,我倒不觉得。我见到的大部分香港人都很友好,比如昨天去爬山,看到好些香港人互相打招呼问候:早晨,其实他们彼此也是陌生人。还有他们自觉排队等车,这些行为我都觉得是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程度。所以,大家有时间可以来这边看看,之后再评论,千万不要人云亦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