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借IWSM2018的机会来到英国(确切地说是英格兰)玩了八天,感触良多。
八天的时光转瞬即逝,明天早上的飞机回香港。还记得八天前从英国希思罗机场下飞机后,由于第一次托运,找箱子都找了好久。找到托运的箱子后,马上在机场办英国手机卡以及买到布里斯托的大巴。到布里斯托大概是11点20,然后走了大概10来分钟就到了会议目的地---布里斯托大学。布里斯托是个山城,当然布大也基本上以山而建。由于第一次去,而且山城可能导致Google地图地位不是很准,我到了布大还找了一小会儿,直到一个好心人问我需不需要帮助,我才按照他的指示很快地找到了举办会议的大楼。到了大楼,拿了自己的参会证件以及相关材料,午饭时间到了。没想到会议午饭就是在走廊上,主要是三明治以及一些其他水果。在吃午饭的时候遇到一个台湾人,带着三个中学生(一个是他儿子,两个是他的学生)来参会。这让我很惊讶,一般来参加这种会议的是大学生,博士生以及高校教师。他说他们去年就参加了这个会议(去年在荷兰举办),之前会议举办方也拒绝他们的申请,不过他们和会议举办方沟通后最后能够顺利参加。这个台湾人目前在美国一所大学任教,据他自己说课余时间就在外面公司给别人培训。他从是工科转到统计,一到暑假就带着他儿子以及几个学生到处开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想想我初中的时候,连省都没有出过,更别说出国了。不过人家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机会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忙完自己session的presentation之后,接下来三天我基本上是在布里斯托到处走走逛逛。两个主要的教堂,卡伯特塔,克利夫顿吊桥,威尔斯纪念楼,布里斯托博物馆与艺术画廊都走马观花地看了看。布里斯托城市不大,我到这些景点都是步行,一般走半个小时或者40分钟。布里斯托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在19世纪前地位仅次于伦敦。大不列颠号是第一艘横跨大西洋的远洋蒸汽船,曾经历时14天从布里斯托到达纽约,目前这艘船经过30年维修作为博物馆地形式向公众开放。整个布里斯托是个有着历时又很文艺的城市,城市中的一些古建筑看着不错。城市街道很多地方有涂鸦,还有一条专门的涂鸦街。城市公园也有好几个,还有野生公园,在克利夫顿吊桥附件,个人感觉环境都很棒。个人感觉在布里斯托这样的城市生活还是蛮舒服的,人文,环境,历史都有,工作机会也有。
来布里斯托的第二天会议组织方带我们去了附近的(火车10分钟)巴斯古城。巴斯的游客好多,其中不少中国人。30多个人分成两组,每组给我们安排了一个导游。导游带着我们转了两个小时,把一些主要的景点讲解了一下(有时候没有听懂他在说什么,因为英语不够好)。在游览的过程中,巴斯古城浓浓的历史扑面而来,城市的建筑经过时间的洗礼有点泛黄。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皇家新月楼,大气壮观。你如果只看这栋楼的一部分或者一间房子,或许感受不到它有多特别,但是你从远处看这整栋房子,那种美感会让人惊叹。配上前面的大草坪以及绿荫花园,这个地方成了一个绝佳的休闲之所。另外巴斯那条河也给古城增添了不少色彩。巴斯修道院以及罗马浴场我们只在外面看了看,并没有进去。
从布里斯托开完会,我就买了火车票去牛津。这个大学城世界闻名,不仅因为它的学术,更由于它的历史。参观的过程中我才知道《哈利波特》也是在牛津拍的,难怪它的基督堂学院吸引了那么多的小朋友(中小学生)去参观。牛津大学900多年的历史了,城市主要由两条东西方向的街以及两条南北方向的街组成。牛津东边主要是各个学院,西边是商业生活区。我参观了需要门票的基督堂学院,新学院以及莫德林学院以及不需要付费的纳菲尔德,还有几个没记住名字的学院。给我的感觉,莫德林学院是最美的,它除了有牛津其他学院典型的教堂,方庭,草坪,后面那一片树林以及野生动物园地也恰到好处。走在里面我真是情不自禁感叹:环境真好。牛津大学几乎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教堂,几乎就是一个大的神学院。事实上,现代科学教育都是由神学院发展而来。在牛津最开心的是偶遇了导师的导师---Sir David Cox,我见到了他真人,但他不认识我。那是我刚走进纳菲尔德学院,他到学院前台办点事,相遇了。我总觉得他那张脸很熟悉,过了一会儿反应过来他就是Sir David Cox,他那张脸和网上挂的一摸一样。之后我在里面逛的时候又遇到了他回他的办公室。当时有点激动,只是叫了他一声Profess, 没有向他自我介绍。后来跟导师说起,她说我应该叫Sir Cox, 然后自我介绍一下。这次偶遇是我完全没有预料到的,虽然没能和Sir Cox合影,能够见到他本人我已经很满足了。
一般来英国的游客,去了牛津,也会去剑桥。剑桥虽然算是从牛津分出来的,但她后来的发展以及学术成就足以使她与牛津齐名。对于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来说,剑桥可能更有名,因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写的就是剑桥,入选了中学语文课本。一出剑桥火车站,印入眼帘的是几栋比较现代的建筑。由于我预计在剑桥的停留时间不多,所以到了剑桥打开Google map直接往国王学院走。到了国王学院,雄伟的哥特式大教堂让人眼前一亮。作为剑桥最有名的学院,来了肯定要进去看看。进去之后,主要就是参观了它的教堂,教堂后面有一片草坪,旁边就是剑河(康河)了。在剑河上,有很多撑长篙的小船载着或多或少的游客,他们或许是来寻梦的吧!从国王学院横跨剑河的桥旁边,立着一片石碑,刻着《再别康桥》里的几句诗。沿着剑河,可以看到旁边的三一学院,叹息桥等等。个人觉得剑河的环绕流淌给了剑桥不同于牛津的别样风味。剑桥虽然没有牛津那么久的历史,但它的自然田园风光尤胜。剑桥有三片大的草坪,每一片草坪都有两三个足球场那么大,其中耶稣花园给我的体验最好,尤其是穿过耶稣花园道路两旁的参天古树。
本来计划最后两天呆伦敦,星期日去剑桥。后来老板说星期日剑桥很多学院不开,很多商店下午才开放,没什么看的,建议周日呆伦敦。所以我最后的行程是周日在伦敦完了一天,周一去了剑桥,周二又呆在伦敦一天。伦敦,这个世界闻名的国际化大都市,从初中英文课本就熟悉了,过了十多年终于有机会来感受她的魅力。除了大笨钟在装修外,其他一些主要景点,像西敏寺修道院,白金汉宫,海德公园,大英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圣保罗教堂,伦敦塔桥,格林威治天文台都走马观花式地看了看。除了吃饭不习惯外,其他体验还真是不错。伦敦真是一座国际化城市,首先体现在语言上,地铁上自助买票的机器有十几种语言可供选择。城市的地铁,火车,公交车无缝连接,交通非常方便。城市大大小小的公园让游人可以随处散步,休息,而且像海德公园这么大面积就坐落在城市中央,在公园里面也时不时可以看到鸟和松鼠。作为世界上最有名的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收藏之丰富无需多言,里面有专门的中国,南亚,非洲,古希腊,埃及,两河流域的展览厅。当然,里面的物品大多数来路不正。除了大英博物馆,个人觉得自然历史博物馆也值得一看。这个博物馆展示了人类的一些历史(几百万年前的头颅),恐龙,地震,火山喷发情景,有些实物可以触摸,还有一些奇珍异宝,其中印象最深的大蓝宝石都值得看看。西敏寺和圣保罗教堂是英国两大国教堂,西敏寺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圣保罗则是圆顶教堂,各有特色。从建筑学的角度看,这两座教堂都是骄傲,都是当时乃至现代的杰出代表。西敏寺的皇家氛围更浓厚些,很多历代国王婚礼都在此举行,以及他们的遗体最后都葬在此。除了皇族,超过3000多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也葬在这里或者有相应纪念碑,像牛顿,达尔文,狄更斯等人。圣保罗教堂也有不少名人葬在此,像惠林顿爵士,建造圣保罗教堂的雷恩爵士等等。参观这两个教堂,除了感受它们辉煌的历史之外,多功能自助导游机里面的思考片段也让人反省,我还记得思考片段里面说
我们应该要想想是什么成就了自我,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应该珍惜的是什么。
事啊!这个暑假去了美国英国一趟,确实感受到国外与国内非常不同。先抛开自然环境不说,国外很多人呈现的精神状态,以及一家人外出游玩那种幸福的状态,这在目前国内比较少见。可能由于我们目前处在高速发展的状态,物欲横流的机会让很多人只顾着追逐名利,而失去了很多其他的东西。从小时候到现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也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在物质世界越来越丰富的过程中,我们确实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东西。
参观完两个教堂后,去了伦敦塔桥(就是桥上有两座塔那个)。这座桥是初中英文课本封面,所以必须去打卡。塔桥还是很壮观的,不管是近看还是远观。我从桥的一头走到另一头,当然还有很多人和我一起。泰晤士河穿过伦敦,河上建有很多桥,我估计500米就有一座。塔桥是最有名的,塔桥的隔壁是伦敦桥,著名儿歌“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指的就是它。从伦敦塔桥坐火车去了格林威治天文台旧址,看了几眼本初子午线。由于到那里快关门了,就没有买票进去。里面除了几台旧的天文台就画了一条本初子午线。一些人脚站在线的两旁在拍照。这个地方怎么说呢,是个有纪念意义的地方,但你说花十几磅进去个人觉得也不划算。事实上,那条线延伸到了围墙外面,很多其他游客包括我在外面照了照。地球是个圆体,赤道是天然的0度纬线大家没有争议。不过以哪条经线(理论上来说地球有很多经线,每一条都可以作为0度经线)作为0度经线有过很多争论。当时英国处于强盛时期,就决定0度经线定在英国。至于为什么定在格林威治天文台这个地方,是因为望远镜摆的位置直接定义了本初子午线与望远镜的镜筒重合。这就是强国的表现:不跟你们争论哪里是本初子午线,而是老子站的地方就是本初子午线。天文台外面是一个大公园,很多人就坐在草地上,大树下聊天,休憩。
整体来说,英格兰八日之旅体验还是很不错的。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