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再续

高考完,离开家乡,去重庆上大学,第一次坐火车,当然也是第一次出远门, 当时的兴奋仍然记忆犹新。宿舍四人间,上床下桌,硬件设施还可以。 有个哥们没来报道,所以我们寝室第一年就只有三个人。过了一个学期,有个哥们转专业出去了,不过,同专业另一个班的一个同学可能觉得我们宿舍氛围好,就搬进来了。 所以,我们寝室前两年基本上一直是三个人。寝室号639,我有时候戏谑地说:“这个寝室的意思就是永远地留住三个人”。

学校有四个校区,绝大多数学生前两年在新校区(也是最大的一个校区,3700多亩),后两年在老校区。不过两年之后,我们学院仍然在新校区。新校区在大学城,重庆郊区,离重庆主城区高速35分钟左右。新校区在我们上学的四年,虽然还没完全建好,自然环境就相当不错了。还记得俞敏洪在我们入学时的演讲上说我们这个校区是个谈恋爱的好地方,他说的的确不错。校园内有两个大的湖,还有一座比较大的山(我们叫后山),四年来,和朋友,或者自己独自一人,在后山上留下了很多回忆。在这个自然环境好的地方,人文环境就差了很多(我们入学的几年前,这地方还是一片田园,荒地)。再加上学校是工科院校,人文气息就更少了。

和学院其他专业有部分学生是调剂来的不同,我们专业很多是主动填这个志愿,可能是专业名字帮了大忙,而我们的专业名字是—统计学(金融与精算方向)。班上女生多,男生少,据很多女生后来说是被专业名字骗过来的。川渝地区生源占一半,所以平时能听到不少四川重庆话,而他们称之为“川普”。大一大二,除了本专业的课程之外,我还看了不少人文方面的书,印象中每周看一本,虽然大部分现在都忘了。除了第一个学期,后来我的成绩在班级,专业基本上都是前二。促使我努力学习的一点动力就是成绩好,期末可以拿到学校的奖学金。虽然高考填志愿,对这个专业并不了解,(读了一个学期,还差点转了专业,最后没转成是因为我主动放弃了),但后来读了两年,觉得对我们专业还有点兴趣。除了做点数学的理论推导,还需要编程写代码,虽然我们是用数学统计软件,Matlab和R来写程序。

到了大三,更加明确了本科毕业后要读研究生。虽然我成绩不错,保研本校没问题,但那个时候要保研到外校不容易。所以大三,我觉得是四年本科生涯最紧张的一年,也算是最辛苦的一年。大三暑期,我去北京参加了两个夏令营,被其中一个录取了(也是后来我硕士的学校)。大四刚开学,9月份,我顺利拿到了专业的外保资格,将这些程序弄完后,我后面几个月就比较轻松了,应该是我大学四年最轻松的几个月。后来觉得没事干,去学校周围做了一点点兼职。现在想来,那段时间应该去考个驾照,有时间成本又低。

回顾本科的四年,我的梦想算是保研,因为那个时候基本上没有想毕业了直接去工作。在这青春美好的四年,除了学到本专业的一点皮毛,最开心的是结识了班上一些,以及一群老乡好朋友,至今我们仍然常联系,聚会。当然,遗憾的是没见到多少世面,毕竟重庆和国内一线城市还是有差距,而且我们还四年呆在大学城这个郊区。和喜欢的女生虽然也常在一起学习,吃饭,但是没有正式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