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前没听过多少讲座,因为我们小县城也基本上没有名人会去给中小学开讲座。 本科阶段听的讲座一般是讲通识教育的,现场听的比较有印象的有俞敏洪在重大的演讲,那是我们刚入学的时候,11年了。他那次讲的比较幽默,给我们推进了两本书—《明朝的那些事》和《激荡三十年》。这两本书后来我看完了,确实是值得一读的两本好书。好像是大二的时候,在网上听了郑强教授的那个著名讲座—《中国强大的真正希望》,当时也是听的热血沸腾,被他圈粉了好长一段时间。印象最深的是他一再强调人的意识来源于教育,讲日本人对学术知识而不是达官贵人的重视。大三的时候,在网上听了商战明在浙大的演讲(他本人是浙大毕业的),被他对母校那种深深的热爱,信仰所感动。由于郑强和商战明的演讲,让我那时对浙大产生了向往,还想着研究生去那边学习,当然,这个愿望最终没有实现。
硕士阶段,听的讲座印象比较深的是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在北师大的演讲,还记得他说“北京是所有中国人想来的城市,上海是部分中国人想来的城市”。另外,Matlab联合创始人在北师大那次演讲也让我记忆犹新,他说他可以和代码交流,把我震撼了一把。13年14年参加中国R语言会议,谢益辉博士,王汉生教授的演讲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谢大的“不宣传就是最好的宣传”,王老师的名言“学术研究不是向左走就是向右走”。另外,郁彬教授,吴喜之教授关于统计专业方面的讲座也让我受益匪浅。
博士阶段,虽然学术讲座听了不少,包括一些大牛的,但大都没有多少印象。唯一觉得还有点印象的是马志明院士在香港大学的演讲,他那次讲关于google的一些信息,普及google的含义是一个非常大的数,10的100次方。
昨天,在公司的学习平台上听了周海宏教授的《音乐是上界的语言》这个讲座,全程3个多小时,感触很深。坦白说,我觉得很久没有听过这么有趣且有益的讲座。他在里面强调了音乐何须懂,尽情享受其中就可以了。另外,他提倡的感性智慧,感性修养,我个人觉得是有道理的。他解释的“快感的强度与期待的张力成正比”,我想很多人都亲身体验过,比如,解一道数学难题,花了好几天,甚至几个月,最后搞定了,那种愉悦是不可名状的。聆听音乐可以让我们享受自由,尤其是古典音乐,它没有词,我们在品尝的过程中可以发挥无穷无尽的想象。音乐艺术的熏陶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我们的创造力。事实上,中国的很多传统艺术应该要流传下来,保留自己的个性,不要一味地崇拜西方。正如周教授所说,科学是淘汰式的,但艺术是积累式的。据说乔布斯就是因为在中国体验过禅修,最终才创造初iPhone这样划时代的产品。可见,艺术的修养对一个人的成功还是蛮重要的。
周教授的这个讲座,有时间机会应该多听几次,太让人受益了。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